寒假序幕已然拉开,部分学子已投身于“赶作业”的行列,渴望在完成学业后尽情享受休闲时光。与此同时,另一些学子则沉浸在假期的欢乐之中——即便作业在身,也不急于完成,他们依旧会如往常那般,在新学期到来之前,熬夜加班,确保作业按时上交。
然而,对于川大附中西区的学子们而言,他们并未掌握开启前面提到的“神秘领域”的钥匙——每周,老师们都会布置包含综合实践活动和学业能力提升的寒假作业,而他们则需在周末通过网络提交作业。
川大附中西区的寒假作业每周都会进行布置,而且到了周五就必须上交——这样一来,学生们在完成作业时既不能急于求成,也不能拖延不办。
川大附中西区的寒假作业是根据新课标和“五育并举”的原则精心设计的,既科学又合理。校长严静秋指出,该校在布置作业时,秉持“控量赋能”的理念,通过学科间的融合,旨在让学生在假期既能得到休息,又能感受到浓厚的年节氛围,同时还能有效地复习知识,实现温故知新,持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。
唯一须每天完成的作业是“锻炼”
在假期期间,首要任务是确保学生获得充分的休息,然而川大附中西区学校,同时也不能对其完全不管不顾,所以,各所学校都安排了相应的假期作业。
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假期作业,以提高学习效果,是川大附中西区教师们亟待深入探讨的核心议题。
寒假作业被划分为学科和综合实践两大类。在综合实践类作业中,它以学生所掌握的学科知识为基础川大附中西区学校,紧密围绕校内课程内容,并融合了学生的实际情况、身心成长特点、社会时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,最终以套餐形式呈现,供学生自主挑选完成。
在川大附中西区的寒假作业安排中,学生每天必须完成的唯一任务便是进行体育锻炼,这一要求位列“综合实践类作业”的首位。
依照学校规定,学生在假期期间居住家中仍需每日坚持至少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,既可结合当地条件进行慢跑,亦能进行基础体能锻炼,亦或参与各类球类运动。
为了激发学生们的锻炼热情,学校特别组织了一场开学前的“线上运动会”——时间定于2月15日至24日,期间,学生们可自由选择参与跳绳、平板支撑等共计6项运动项目,并可不限次数地挑战自我,最终根据成绩排出“英雄榜”。
在“综合实践类作业”中,对“锻炼”方面提供了建议;而在“学科类作业”里,则对“身体素质寒假提升计划”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。这种规定采取了分阶段布置任务的形式,注重力量训练和难度逐步提升,同时,在提升身体素质的计划中,还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,这对于增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。
综合实践类作业“套餐”供学生自选
今年川大附中西区的寒假期间,除了安排了体育锻炼活动,还特别增设了两项综合实践类作业,分别是名为“文化寻根‘年’”和“科学探究‘年’”的项目。
这两项活动均以“年”为题,着重于将科技、生活实践、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作业相互连接。同时,它们均采用了“四选一”的套餐模式,允许学生依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灵活选择参与其中。
在“文化寻根‘年’”活动中,我们安排了设计新年贺卡、绘制龙年日历、记录家庭年夜饭餐桌以及探寻渐行渐远的“年味”等环节。若学生选择了D套餐——探寻渐行渐远的“年味”,他们通过采访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家人与朋友之间的沟通与联系,这不仅融合了“语文学科采访”与“信息技术剪辑”等学科知识,而且还能以短视频的形式生动展示。川大附中西区副校长杨培江指出,现今处于网络时代,学生们对网络和短视频的关注度非常高。通过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索短视频,既紧跟时代步伐,又能合理运用现代技术。同时,我们还要深入挖掘“消失”现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,引导学生利用现代科技,走在潮流的最前沿。
例如,针对“科学探究‘年’”的D套餐,学生需研究腊肉中亚硝酸盐的含量,这不仅促使他们复习了化学知识,培养了科学实验的素养,还使他们对“年”这一传统习俗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学科类作业每周布置不准“赶”也不能“拖”
川大附中西区的老师们在布置学科类作业时,精心采用了“分段实施、定期评估;分层实施、彰显个性”的策略。鉴于学科作业通常以单一学科为核心,他们在遵循“双减政策”的同时,严格秉持“提升质量、减少数量”的原则。例如,语文和英语的作业不仅包括对下学期基础知识的预习,而且提倡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读,把阅读的文字内容转化为图画,并附上一段简短的诗句。这样的作业不仅实现了“读写结合”,还巧妙地将语文、英语和美术等学科进行了有机结合。
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川大附中西区在布置学科作业时采取周期性安排,学生需依据个人状况,制定一份个性化的“周任务计划”,并在周一至周五自主完成相关作业。到了周五晚间,学生需将这份“周任务计划”连同作业一同通过线上方式提交。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有效防止学生在开学前熬夜赶作业的现象。同时,这也促使学生学会时间管理并付诸实践。
以数学学科为例,川大附中西区为学生准备了两种作业套餐供挑选,学生可依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的作业来完成任务。据学校教师所言,这种作业分配方式是因材施教的体现,更具针对性,既可防止学习优秀的学生做无用功,也能帮助那些暂时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感到压力过大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完成相应的作业,从而共同提高。
以数学B套餐为例,川大附中西区的教师们对作业进行了细致的安排,确保每日都有具体任务。学生们每周都能通过互联网获取由教师发布的作业列表。周五完成并提交作业后,他们需等到周日才能查阅答案并进行订正。而新的作业则会在周日晚上公布,这样的安排旨在确保学生周六周日能够充分休息和锻炼身体。
这种创新的“作业管理”方法,成功缓解了学生们在假期期间匆忙完成作业的困扰,然而,它也给教师们带来了额外的劳动负担。严静秋指出,川大附中西区作为全国首所实施“两自一包”新机制的教育机构,自建校以来,凭借全体教职工的辛勤付出,成功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,并建立了一套操作性强的教学管理规范,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。老师们纷纷表示:“只要对学生成长有益,我们愿意全力以赴!”在假期期间,教师们不仅要费心于孩子们的作业,同时也在为下学期的教学任务做准备,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‘完全放假’——我们,依旧处于工作状态之中!”严静秋特别指出,关于寒假作业的安排,学校各学科的教师们已经进行了沟通,对每天的作业量进行了严格把控,“通常每天花上一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学科相关的书面作业,毕竟假期的主要目的是休息。”
(周波/文 图片由校方提供)